全球通膨居高不下,美國聯準會(Fed)升息的腳步逐漸加快,聯準會於美東時間16日敲定開始升息一碼。至於我國方面,央行總裁楊金龍17日表示,台灣因考量這3大條件:一是國內通膨情勢,二是主要國家央行升息動向,三是國內產業復甦狀況,一同跟進升息,升息幅度為1碼。
升息時間已敲定,不過關於「升息」的話題,先前已經引起許多人熱烈討論,究竟「升息」將帶來哪些衝擊及改變?哪些族群會備受影響?這篇文章將詳細為您解析。
【升息帶來的衝擊】
升息是什麼?升息是一種中央銀行收緊貨幣政策的手段,當央行決定要升息,下游的銀行會將利率提高,所以銀行裡的存款利率跟著提高;相對的,貸款的利率也會提高,除了存款及貸款的利率會有影響,股市、匯率也會受牽連。
今年進入升息年,也代表廉價資金時代即將結束,將迎接升息所帶來的這些重大衝擊:
市場及股市震盪
由於在過去有不少高估值的資產,是建立在低利率與氾濫的資金上,升息後資金退潮,市場中最泡沫的資產就成為首當其衝的目標對象。而升息會造成國內利率被抬升,影響到國內股市、債券等資產,而這些資產價格將面臨重估。在升息的情況下,貶值預期一旦形成就會導致熱錢流出,造成國內的資金流動性收縮,對股市形成一定的「利空」影響。
個人與企業負債增加
自2020上半年開始,各國為了因應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,紛紛採取貨幣寬鬆的政策,為刺激經濟注入強心針。民眾抱持著「不借白不借」的心態,向銀行申請貸款,但升息過後,利息支出上升,將衝擊負債者的還款能力。
美元升值
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,因此聯準會的貨幣政策受到全球各國關注。若聯準會決定升息,會吸引各國資金流向美國,美元因此變成「避免資產」,導致美元將走強,對於其他國家貨幣相對弱勢,這點對我國帶來兩種影響:
- 加重漲價壓力
國際上的大宗原物料(例如:原油、黃金、煤礦,甚至農產品等等)皆以美元計價,當美元升值,代表以相同新台幣能買到的美元計價商品數量將減少,物價就變貴,這對於靠進口原物料為主的台灣是一大傷害,國內廠商要重算新的原料進口成本和產品出口單價,影響到企業的經營成本,下一個章節將會更詳細講解。 - 衝擊新興經濟體
由於美元升值會影響到資金外流,對於新興國家決策者而言是一大難題,因為需在「阻止資金外流」的同時,又不妨礙國內經濟方展,意味著必須在利率、匯率這兩種裡選擇保一種,將帶給新興經濟體龐大的資本流出和流動性風險的雙重壓力,台灣身為新興國家之一,所以執政者必須三思而行。
如果新興國家跟進升息,保住資金不外流,國內企業會因利息支出大增、資金受限而受其傷害;但不升息來扶持企業,會面臨資金外流,導致本國幣值貶值,與進口物價差距過大,進而加劇通膨壓力,而以上任一政策都將改變經濟與產業架構。
匯率
央行升降息是調整「基準利率」,而央行的升降息動作將牽動市場利率,進而影響資金流向及匯率強弱。利率上升,會吸引更多資金流入國內,導致貨幣升值;相反地,若利率下降,會讓資金流出到他國,導致貨幣貶值,貶值將衝擊國內資產價格,連帶波及國內股市。此外,也會影響到國際原物料進口,因物價的價差而影響到公司成本。
至於說為何央行升降息會大幅影響國內市場及經濟景氣,以下舉例說明:
●利率調高
貸款成本提高,讓民眾投資、消費意願降低,導致國內資金流動少,造就出「壓抑景氣」。
●利率降低
貸款成本降低,讓民眾投資、消費意願上升,導致國內資金流動高,造就出「提振景氣」。
【哪些族群會受到影響?】
房貸族:
說到升息,對民眾最有感的可能就是房貸,因為升息會提高貸款利率,意味著「房貸族」必須支出更多貸款資金,負擔變更重;如果是首購族或購屋族,要多留意房貸利率升高風險。
舉例來說,假設小明購買一間總價新台幣1500萬的房屋、貸款1000萬元、分期20年期,以單一利率1.33%試算,平均每月本息均攤的金額為4萬7477元。
若房貸利率調升1碼(1碼=0.25%)變為1.58%,每期房貸金額為4萬8263元,比未調升的金額多出1146元,一年下來就增加近1.4萬元的繳款。
※所以,貸款總額越高,升息幅度更大,房貸族的負擔就越沉重。
負債族(個人與企業):
在上一個章節有提到,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,各國政府採取貨幣寬鬆的政策,有不少人趁低利率時候,申貸購屋、投資。如今升息即將來臨,除了房貸利率被提高,包括信貸、車貸、學貸等等,都會跟著央行升息而調高利率,雖然信貸、車貸的利息本身都比房貸高,但調升一碼,貸款金額就增加很多,大幅加重還款人的壓力。
將負債對象有分個人及企業,個人方面大多是以買房居多,其次就是車貸、信貸等等債務,如果個人債務種類過多且金額過大,就會造成負債比過高。
至於企業方面,不論景氣波動大小,企業的負債比皆以不超過總資產的60%為佳,受到疫情衝擊,有不少企業會去借貸維持資金周轉;然而,疫情的摧殘下,導致全球通貨膨脹嚴重,加上美國之後升息,國際的原物料價格會變比以往更貴,對於加工出口的公司來說是一大損傷,未來必須花更多錢購買原料,維持該有的商品數量。
【該如何減少升息帶來的傷害?】
房貸族:
民眾如果手上有多餘的閒錢,可以選擇優先償還一些貸款,避免利息支出漸增。如果同時擁有信貸及房貸,可以選擇改辦理「理財型房貸」,因為理財型房貸利率最高2%而已,比信貸利率還低,同時也能拿已償還的本金來周轉或繳清其他貸款,不過這方式適合信用良好、負債比低的民眾。
負債族群:
- 中小企業
企業在「低利率時期」向銀行貸款周轉或是購買原物料,維持公司運作與生產,但升息後可能會有負債比高的情況,因此若公司名下有房地產,可以選擇申辦「二胎房貸」,貸出一筆高額資金償還巨額的負債。 - 個人
負債的種類過多,可以選擇進行「債務整合」,再增貸來還債務;如果債務金額過高,剛好是有房族,可以選擇「二胎房貸」申請出一筆高額資金去償還債務。
然而,銀行的二胎房貸審核門檻很高,像是負債比過高、信用瑕疵的人就會被銀行婉拒,因此推薦可以選擇鑫巢貸的二胎房貸,在審核條件上比銀行寬鬆,年利率7%起,最高成數可貸120%,額度上限 500 萬。
◎延伸閱讀:房屋增貸、轉貸、二胎房貸,我該申請哪一種?
◎延伸閱讀:債務種類太多?教您聰明運用「二胎房貸」整合負債
【房屋鑑價方式:銀行 vs. 鑫巢貸】
由於貸款的利率提升,也牽涉影響到房屋鑑價的問題;如果需要房屋貸款,就需要估算房屋的總價值,因為提高房屋鑑價也能提高增貸、二胎房貸的成數,就能貸出更多資金運用。◎延伸閱讀:鑑價決定房貸成數高低!提高銀行貸款成數靠這幾招
不過依照現今高房價的情形,就出現了「鑑價跟不上房價」的問題,造成貸款人的困擾,這邊將以銀行跟鑫巢貸做比較,講解鑑價方式不同,差異點在哪:
銀行
銀行在鑑價時,會針對房子的地段、屋況、屋齡、購屋人財力等狀況做評估,有三種鑑價方式:分別為「銀行委託鑑價」、「銀行行員估價」、「銀行網頁試算」。
1.銀行委託鑑價
銀行會委託專業的鑑價師到房屋現場進行拍照勘查,最終的鑑定價格將是可貸額度的主要依據,這方式的參考性是鑑價管道中最高的。
2.銀行行員估價
如果未確定要向哪間銀行申辦房屋貸款,或是房子還沒買的情況,可以請銀行專員先初步估價,行員會用鑑價資料庫查詢過往的鑑價紀錄,加上行員的經驗,快速完成初步估算。
3.銀行網頁試算
現在銀行串連內部鑑價資料庫及內政部實價登錄平台,只要在網路上輸入你的房屋現況(地址、類型、樓層、有無車位等相關條件)就可立即試算出房屋價值。
由於現今是房價高漲的時代,銀行的估價從成交至實價登錄皆有時間差,因政府統計案件的延誤,導致登錄案件的時間是在2個月至半年前成交,產生時間差影響平均房價的鑑價計算,加上高房價的情況,就出現了「鑑價跟不上房價」的現象,且銀行放款保守,會刻意下修真正的房屋價值,對於需要高額資金的申貸人來說相當不利。
鑫巢貸
鑫巢貸是參考內政部「實價登錄網站」的資料作為依據,提供申貸人一個最公平、透明的鑑價方式。鑫巢貸這點跟銀行相比,更具有優勢。在鑑價的過程中,不會因為時間差導致房價的鑑價出現誤差,能給予申貸人更高的總地價去提高可貸成數,對於需要高額資金的申貸人來說相當有益。
※至於說為何選擇「實價登錄網站」:
內政部地政司於民國101年8月1日正式推出「實價登錄平台」,所有的不動產交易資料都必須登錄在這個網站上;自110年7月1日起推出「實價登錄2.0」,改善先前網站「遭到有心人士鑽系統漏洞,使交易價格失真」的部分,讓網站的安全性更堅固,確保交易價格的公平性及透明度;並提供完整地號與門牌之不動產成交資訊個案查詢,同時新增「預售屋建案查詢」功能。
以上是介紹「升息」所帶來的衝擊及影響,央行未來的一個決定將改變台灣的產業型態,以及我們的生活;關於「升息議題」,央行理事會認為調升本行政策利率,有助抑制國內通膨預期心理,維持物價穩定、協助整體經濟金融穩健發展的政策目標。
雖然台灣的貨幣政策大多跟著美國的腳步走,但這次美國升息後,央行得觀察聯準會是否確實壓下美方的通膨,以及金融市場反映,再據此決定台灣後續是否再升息,以及提升的幅度。而台灣的貨幣政策相較美國這種大經濟體更具彈性、靈活,在調整貨幣政策上會更具有優勢,不必過度擔心。
◎文章引用自:
瘋狂升息時代攻略》通膨、升息、俄烏戰爭,怎麼讓荷包不縮水?《商業週刊》